![]() |
樓主(閱:57606/回:1)限制燃放煙花爆竹 是人類文明的進步限制燃放煙花爆竹 是人類文明的進步 鞭炮起源于古代的爆竹。爆竹也叫“爆仗”、“炮仗”,南方各地又稱之為“紙炮”、“響炮”。把許多個小紙炮聯(lián)結成串,就叫作“鞭炮”或“響鞭”。 我們燃放的鞭炮的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據(jù)《荊楚歲時記》記載:"正月一日,雞鳴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惡鬼。"意思是說,人們在正月初一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把竹子放在火里燒,竹子在火中的爆裂聲能夠趕走怪獸惡鬼。 中國人離不開鞭炮。它系著一個民族發(fā)端與成長的悠久回憶。似乎沒有響亮的爆竹聲,就沒有嚇走妖魔、祈來福祉的“年”。放鞭炮、掛花燈、舞獅子、殺豬羊……幾千年來,滄海桑田,這一系列的喜慶元素始終未變,缺一不可,它們共同完成了一種“中國式的表達”。從黃土地到華人街,沒有鞭炮,哪叫過年?哪叫喜慶? 社會總是要發(fā)展的,當歷史車輪帶著我們進入現(xiàn)代文明的今天,鞭炮煙花也悄悄的產生了微妙的變化。過去一個個單獨點放的煙花爆竹,被設計成“喀秋莎”;二踢腳的個頭也越來越大,幾乎可以和古代小說中的“轟天雷”相比;用電腦控制的煙花爆竹更是被蒙上了“高科技”面紗。當節(jié)日來臨之時,這些現(xiàn)代的煙花爆竹啊便爭先恐后地“表現(xiàn)”自己,用粉身碎骨的代價慶祝人類的節(jié)日,也可以說是無私的奉獻吧。但是,這種奉獻并不是一點代價也沒有,自從人類發(fā)明了煙花爆竹,因點燃煙花爆竹而引起的火災和傷人事故就沒有中斷過。 上世紀80年代末,全國因燃放煙花爆竹造成的財產損失和人身傷害事件呈逐年上升之勢。因此,許多市民要求有關部門采取措施禁放煙花爆竹。于是,北京市1987年就開始實施《北京市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暫行規(guī)定》,采取“逐步限制、趨于禁止”的管理方針。并于1993年12月1日起,北京正式實施《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規(guī)定》。據(jù)有關部門統(tǒng)計,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10多年來,我國共有282個禁放煙花爆竹的城市。自從一些城市率先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后,人們要求保留春節(jié)燃放煙花爆竹,以增加節(jié)日氣氛的愿望有所上升,所以由原來的全面禁止燃放,調整為指定地點、指定時間的限制燃放。2015年滁州市經(jīng)市政府第24次常務會議通過《滁城限制燃放煙花爆竹管理規(guī)定》。我縣也于2016年,以來政(2016)28號文件規(guī)定了燃放地點的規(guī)定。也就是說,市民可以在限定的時間,指定地點可以燃放,這一措施緩解了人們的心里愿望。 另外,我們還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看限放的好處。一、限放它暨傳承了華夏的傳統(tǒng)習俗,也活躍了節(jié)慶氣氛,給人們幸福生活帶來樂趣。二、從資源的消耗程度來看,煙花爆竹的包裝最主要原料是紙張,隨著用紙量的不斷增加,我們的造林面積也在成倍增加,采取限放,減少紙原料的消耗,對我國實行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提供了保障。三、從人身安全來講,每年除夕之夜因燃放炮仗導致傷殘甚至死亡事故頻頻發(fā)生,造成樂極生悲。所以限放對遏制火災減少傷殘事故是有利的。四、從環(huán)保來講,因燃放煙花爆竹必然會產生廢渣、廢塵。這些廢渣肯定會對生活環(huán)境造成污染和對空氣的污染。另外,然放的煙花爆竹還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硫,導致酸雨泛濫。因此,就環(huán)境保護問題來說,限放對環(huán)境保護是有利的。 目前無論在城市或農村,燃放煙花爆竹,都會帶來空氣質量下降,而且嚴重侵擾他人的休息,甚至造成無數(shù)血淋淋的傷害慘劇。這都給社會安定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造成巨大危害和損失。我們不能為了一時之快,而造成終身不快,不能為了一已之快,而造眾人不快。早在數(shù)年前,就有業(yè)內人士,關于禁止燃放煙花爆竹還是限制燃放煙花爆竹的討論。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移風易俗,體現(xiàn)的是人類文明的進步。不能因為某些習俗長期延續(xù),而不能加以改變;也不能因為某些習俗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弊端,而徹底加以禁止。所以我們在制定法律規(guī)則,改變習俗時,必須廣泛征求民眾的意見。目前之所以把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改變?yōu)橄拗迫挤艧熁ū,就是基于對民眾的尊重,基于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魏來安) 來安縣原創(chuàng)文學網(wǎng) |
![]() |
從限放慢慢過渡到禁放。 來安縣原創(chuàng)文學網(wǎng)
回復1樓 TOP
|
1/ 1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