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三级在线观看中文字幕,国产在线一区二区果冻,视频一区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无播放在线播放

  • <ol id="j41ln"></ol>
  • 
    
  • <output id="j41ln"><div id="j41ln"></div></output>
  • 作者:周元桂
  • 積分:160
  • 等級: 一級〔下士〕
  • 2013/10/16 4:50:24
  • 樓主(閱:51287/回:0)來安史上可歌可泣的民間英雄—王來

    提起“王來”,來安人并不陌生,因為它是吾邑汊河鎮(zhèn)一個村名。至于村名的來歷,卻知之者甚少。其實,王來村得名是因為500年前村里出了一位大智大勇、義行高尚且遭遇悲壯的英雄——王來。顯然,村因王來而得名。王來的義行事歷,《來安縣志》有詳細記載。讀之,崇崇然深感其義行和遭遇,可歌可泣。

    王來,字德遠,出生于明朝弘治六年(1493年)。他幼年時在其父的著意培養(yǎng)下,曾飽讀詩書,雄心勃勃欲通過科舉考試步入仕途,并能當個清官。不料屢試不中,時勢終于使他深悟:“為仕心不在民,則不若非仕;不仕能心向民,其善勝于仕!庇谑,王來說服父親改變了一心讓兒子追求做官的想法。自己則在仁愛和義舉上立德養(yǎng)情操。王來正直仗義、樂于為人效力;常做善事、搞義捐,德聲遠揚。后來他進而著眼于為圩民除害興利而傾注精力。

    古代,滁河兩岸基本屬于圩田區(qū)域,算是魚米之鄉(xiāng),所謂“圩田收,食三秋”之優(yōu)勢,乃世代圩民依戀圩區(qū)的主要吸引力?h志載,“宋平南唐、開吳堰治田,即今圩田所由昉(開始),至明益盛”。此即圩田優(yōu)勢使之“益盛”也!然而好景不長,由于清流河、沙河(來河)同匯入滁河,水量增大而流緩,泥沙積淀日增。到了明朝嘉靖中期,滁河淤塞,遇大雨便泛濫成災,毀田絕收,殃民匪淺。吾邑圩區(qū)處于滁河下游,其危害更慘重。家住圩區(qū)的王來,對此況痛心疾首,殫殫然尋思根治圩田洪災之良策。他先西考南察,探水源、觀走勢。摸清情況后,思而智生。王來認為,人工開河直達長江而迅暢泄洪,是根治圩區(qū)洪災的唯一上策。于是他認真考察線路后,認定“應自汊河張家堡由江(浦)六(合)之塔塘營經朱家嘴直達浦口宣化橋,計途只二十里”,是開河之理想線路。隆慶二年(1568年),王來呈文欽差李巡按,詳述自己開新河之構想,李巡按將呈文批交浦口守御辦理。不料即將開工時,李巡按榮升而往四川就任新職。開河的事因無人督辦而停頓。不久,張巡按接任,王來又上書張巡按。張乃傲庸之官,不屑以顧。王來只好再上書,因他開河心切,呈文中有過激言詞,觸怒了張巡按,張便陰施刁難之計。撥帑銀(國庫銀兩,公款)30兩,命王來去試探開河徑道之地下巖情。王來明知(費用不足以為之)是懲戒自己,便未敢動用這筆官撥帑銀,而是將自己的一份田產變賣了50兩紋銀,充作試探費用。王來令雇工在必經之地朱家山打四眼井,探測得知四處均無巖石。王來欣欣然回稟張巡按,并將30兩帑銀如數奉還。張非但不嘉獎他,反而一計未成(王來沒有推拒)又施一計,再撥給王來帑銀200兩,要他開40丈樣河。王來說自己年老體弱,擔不起這一重任。張巡按勃然大怒,以抗命不遵罪,將王來關入大牢,并百般虐待他。王來不屈服淫威,拒不認罪,還在獄中繼續(xù)上書,與張巡按爭辯上書中的說詞。最后又憤而誓辯曰:若按照自己的建議而開不通河道,除了家中繼母和嬸母之外,全家男女老少計23口,甘愿梟首于南京大中橋上,以示妄言不忠之罪;同時,還愿將太和縣祖居,以及來安縣的兩處房產,抵償因開不出新河道而浪費的帑銀。王來耿耿然愛鄉(xiāng)憐民之心,血誓諍諍然之大義,令人肅然起敬,可歌可泣。后經來安縣令營救,王來獲得無罪釋放。然而,開河之事卻無人再敢提了。其時,滁州百性俱罵張巡按為“狗官”。

    明萬歷元年(1573年),新皇帝朱翊鈞登基。和歷代新皇帝一樣,一開始也發(fā)出向百姓懷柔示“開明”的詔令。此時已82歲的王來當得知“詔令”中有“凡天下軍民利病,許諸人直言無隱”之說時,又亢奮不已。他自稱“耳聾”不便,通過州守向朝廷呈奏《開河議》,痛呈滁河兩岸五州縣(全、滁、來、六合、江浦)之圩田,屢遭破圩不幸之慘景,以及自己曾有過的不幸遭遇之坎坷歷程。祈望朝廷能體恤小邑百姓之疾苦,開恩準允開河之事。此時正值張居正力行改革而有利民之新政。又由于萬歷帝尚未成年,宰輔便一言九鼎,王來的呈奏幸被恩準。然而卻不幸因“二奸”(奸官、奸商)之不力與惡阻,開河工程剛開工不久,便滯滯然半途而廢。具體而言,由于開河工程的承辦官員是皇室外戚之緣親,此人貪心妄為。當他發(fā)現無利可圖時,便不思河成,無心過問!凹樯獭保酥钙鋾r的六合縣商人對開河之舉的拼命阻撓,其惡阻之因是:一旦徑達長江之新河開成,“蓋江南貨物轉江北者,舊由瓜埠口直抵六合,黠商豪賈聚焉(商貿昌盛)。若新河徑開,則江南賈舶直達浦口(無須經過六合縣境),其道徑便,不利六合商!惫识仙藤Z便行賄軟化地方官員,以共同抵制。還造謠言惑眾說:開河會破壞六合地脈,因不祥而會出現水濫山崩,開河難成。謠言既出,正好讓負責開河的奸官找到借口。他振振有詞地去京城回稟,致使開河工程戛然而止。義士王來的良愿,再次成為泡影。

    王來逝后,其子王之藎遵父遺愿,又多次向有關方面呈情、呼吁,祈望父親的開河良愿能實現。但此時宰輔張居正已被革職抄家,萬歷皇帝又是個無作為又懶逸的皇帝,其在位48年,有30多年不上朝問政事。如此昏沉低糜的世道,根本不可能讓王來的《開河議》之半個世紀的渴求如愿以償。時光進入清朝,由于朝更人換、開河之事湮沉已久,家鄉(xiāng)人提“王來”而情傷,視開河為奢望。直至嘉慶三年(1798年),來安來了一位鐘縣令,此人清慎精勤、善勵農桑、重視水利、謀事果敢風行。他從《來安縣志》上見到王來的《開河議》之后,興趣盎然,決心要實現開河治圩患這一功德之事。鐘縣令不但呈文陳情給州守,而且又帶隨員奔赴江南省府請愿(彼時今蘇、皖兩省合為“江南省”),終于獲得批準。又由于嘉慶四年初,太上皇乾隆帝亡故,嘉慶帝始親政(才開始真正握帝權),新帝“三把火”,使其振振然。他首先殺和珅以撥亂安民,繼而諭曰:“凡陳奏事件,俱應直達朕前”。即要事必躬親,以悉民需。故而來安百姓欲開徑河泄洪以除圩患之呈請,又有幸得到嘉慶帝的贊肯。當年便轟轟然破土動工,只歷時三個多月便完美的竣工。這一功德無量的水利工程,不僅滲入了古來安官民之智慧和汗水,更永遠銘刻著來安民間英雄“王來”的名字。今年是王來誕辰520周年,兼以此文紀念之。

    作者地址:安徽來安縣三中  
    郵    編:239200          
    電    話:13093321368     



    游客請先 登錄 注冊 方可回復。